通過對以上預制菜賽道主流玩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大部分都為To B端企業,以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居多,主要為凍品及加工類食品。
2. To C端的強力品牌較少,而且在品類和產品多樣性上都有較大發展空間。
3. 頭部品牌業務同質化程度低,部分品牌單品類市占率高。
4. 行業的即食和即熱食品賽道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目前,預制菜To B賽道已相對成熟。在線下餐飲被曝出大量使用預制菜后,To C端的預制菜業務預計會有不小增長空間。
1-中國市場需求仍在回暖,受局部地區疫情影響,現貨價格出現小幅度波動
2-7月巴西冷凍牛肉出口70%以上銷往中國
3-JBS宣布暫停旗下巴西6家工廠的屠宰
4-預計今年烏拉圭的牛屠宰量將低于250萬頭
5-阿根廷政府將維持7個流行部位肉的出口禁令,預計今年出口量約85萬噸
6-今年上半年美國牛肉出口增長6%
7-7月,南方共同市場對華出口大量牛肉
中國市場需求仍在回暖,受局部地區疫情影響,現貨價格出現小幅度波動
佩洛西訪問臺灣后,中國圍繞臺灣島展開大規模軍演。就目前而言,牛肉市場暫未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會帶來的的潛在風險。中國市場需求仍在回暖,受局部地區疫情影響,現貨價格出現小幅度波動。
上周市場更加活躍,需求不斷增強。據市場反饋的CFR參考價格:烏拉圭前后腱$8,400,全牛$6,200;阿根廷母牛6切$6,200,前后腱$8,200-$8,300,后部位$7,000-$7,100,80vl碎肉$5,000;智利帶骨四分體價格也在持續上漲,目前成交價格$5,400-$5,500。
雷亞爾的強勢使中東和北非市場變得復雜
本周二,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上升至5.12,在過去5天里升值了近2%!斑@一變數最終使已經疲軟的埃及市場進一步復雜化!
據消息人士說,高通貨膨脹和美元缺乏是當下埃及進行對外貿易的“主要障礙”!皝碜杂《鹊乃H(比肉牛便宜很多)在這個市場上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
南方共同市場閹牛價格回升至4美元
隨著巴西貨幣的繼續升值,本周南方共同市場閹牛價格回升3美分,至$4.01/KG cwt,經過4周的低迷后重新超過4美元。
巴西貨幣本周升值2.7%,達到近兩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盡管雷亞爾價格有所下降,但換算成美元后,每公斤胴體升值$0.09,至$3.75/KG cwt。
而阿根廷市場閹牛價格的上漲未能抵消阿根廷比索匯率的貶值。美金價格本周下跌$0.02,至$4.37/KG。
烏拉圭市場供給仍然稀缺,價格在$5/KG cwt。
7月巴西冷凍牛肉出口70%以上銷往中國
中國壟斷了越來越多的巴西牛肉出口量。7月份,巴西冷凍牛肉出口15.4萬噸,其中輸華11萬噸,占出口總量的71.8%。7月均價$7083/噸,較6月下降3.5%,自去年末中國恢復巴西出口以來,首次月度均價下降。
今年1至7月,巴西累計向中國出口牛肉65萬噸,同比增長33%,均價$6,851/噸,同比增長35%。
排列第二和第三的目的地是埃及(5624噸)和菲律賓(5511噸)。另外,對美出口下降到2000多噸,這是今年完成配額后的最低水平。
巴西第二季度屠宰量增長4%
2022第二季度,巴西牛屠宰量約550萬頭,同比增長約4%。2022年第二季度巴西牛肉出口達46.3萬噸,同比增長18%,與前一季度相比保持穩定。受國際市場牛肉價格上漲的影響,第一季度出口收入達到30億美元,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5%。
8月第一周牛肉出口均價下降
8月第一周,巴西共出口3.94萬噸牛肉,均價$6,250/噸。外貿部數據顯示,8月日均發貨量為7880噸,較7月份小幅下降1.1%。出口均價較7月下降4.6%。
勞工黨代表主張對肉類出口征稅
在盧拉·達席爾瓦(Lula Da Silva)領導的勞工黨的56名聯邦代表中,有22名正推動一項法案,主張對肉類及谷物的出口征收關稅,以保證當地的供給。該法案稱,對肉類出口征收附加費將在“國內供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實施,目前并未說明將對牛肉、豬肉和禽肉出口的稅率。
民調顯示,左翼候選人盧拉·達席爾瓦(Lula Da Silva)比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Bolsonaro)領先20個百分點,是下屆巴西大選的熱門人選。
JBS宣布將停止6家工廠的屠宰
昨天JBS宣布將暫停旗下6家屠宰場的生產活動,讓員工休假。期貨市場迅速反應,昨日成品牛行情開盤下滑R$7/KG。
暫停運營的工廠主要針對巴西市場,均未獲得出口中國的資質。已經收購的牛只將被轉移到其他仍在生產的工廠。
預計在JBS做出這一決定后,肉牛價格將繼續下行。周初交易量通常不多,因此下行壓力會在未來幾天繼續維持。短期內活牛市場供需失衡,活牛交易幾乎暫停。
2022年牛屠宰量將低于250萬頭
從2021年初到今年第二季度,烏拉圭的牛屠宰量不斷增長,在截至5月的12個月內達到了歷史最高值278萬頭。從6月開始,屠宰量開始下降,預計該趨勢將在今年下半年繼續,全年屠宰量將低于2021年的記錄,可能略低于250萬頭。
因為成品牛只供應短缺,今年下半年屠宰量將持續下降,預計在240萬至250萬頭,低于2021年的263.8萬頭。但從以往的數據來看,今年仍是屠宰量高位。截至今年,屠宰量超過240萬頭的只有2021年和2006年。
目前每年穩定生產約290頭斷奶小牛。除養殖場死亡或消耗的近250-300頭外,維持240萬頭年屠宰量、活牛20萬頭出口量是可行的。
兩家巴西公司將繼續暫停旗下工廠的生產活動
Marfrig旗下的Frigorífico Tacuarembó(12廠)在暫停四周后開始運營,而Minerva旗下的Pulsa(7廠)也將于下周恢復活動。但兩家巴西公司都將在未來幾周內再次關閉工廠。Minerva的Canelones(8廠)今天進行最后一天屠宰后,員工將休假到9月初。Marfrig旗下的Cledinor(394廠)將于下周末停止運營,工廠員工也將休假,開始繼Tacuarembó(12廠)擴建完成后的第二個工廠擴建工程。據悉,此次對Cledinor(394廠)的投資將在1000萬美元左右。
活牛市場持續低迷
成品牛的市場仍然低迷,供應和需求都處于較低水平。預計牧場將在近幾周開始生產更多的草料,但還要再過幾周,更多數量的牛只才開始出欄。
工廠活牛屠宰活動受罷工影響
原計劃24小時的工人罷工活動,最終延長至48小時,部分工廠的屠宰受到影響。截至8月6日的一周內,共屠宰29,739頭牛,為今年最低周屠宰量。
此次罷工是由Frigocerro(14廠)解雇廠內兩名隸屬于烏拉圭肉類行業工人聯合會(Foica)的工人引起。盡管自去年年底公司和工人已簽署了和解條款,但工會與工廠的沖突仍未得到解決。
本周所有級別的牛屠宰量均有下降,其中母牛的屠宰量下降最多,下降37%,至7716頭;公牛下降23%至16936頭,小母牛下降18%至4520頭。
屠宰量最大的三家工廠是Las Piedras-379廠(4,358),Ontilcor-439廠(3,291),Marfrig-Cledinor-394廠(2,845)。Marfrig的三家工廠共屠宰了6,754頭牛,Minerva共屠宰了2,918頭牛。
截至8月6日,全牛累計屠宰152萬頭牛,比2021年同期增加8000頭(+0.5%)。
羊肉市場保持穩定
羊肉市場行情堅挺,參考價格與上周持平。重羊的價格為$4.75-4.80/KG cwt,母羊$4.20-4.25/KG cwt。
盡管工人在周四至周六舉行了罷工,但上周羊只屠宰量有所增加,累計16900只,環比增加3570只,其中羔羊11069只,占比66%。屠宰量前三的工廠為:Las piedras - 379廠(6,737),San Jacinto - 344廠(3,301),Frigocerro - 14廠(2,263)。
政府表示將維持7個流行部位肉的出口禁令,預計今年出口量為85萬噸
新任農業部長胡安胡安·何塞·巴希洛(Juan José Bahill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將維持目前國內市場7個流行部位的牛肉出口禁令!暗7個牛肉部位外,其他的部位、配額和牛肉出口的可能性都是開放的!
從2022年開始,根據911/21號法令,禁止以下牛肉部位出口(包括冰鮮及冷凍):肋排(帶骨/去骨)、臍橙板、玫瑰肉、眼肉蓋、針扒、肩胛、牛腩。該禁令將持續到2023年12月31日(現任政府任期將于2023年12月10日結束)。巴希洛表示,目前的出口情況非常好,他預測“我們今年可能將達到創紀錄的85萬噸出口量”。
高品質閹牛和出口母牛的價格上漲
出口閹牛的價格與前一周持平,最高成交價格小幅上漲嗎,而各品類母牛的漲幅相對較大。質量更好的英國品種成品閹牛價格在Ar$530-540/KG,瘤牛雜交品種價格在Ar$510-520/KG,高品質母牛價格上漲約Ar$30,至Ar$460-470/KG,出口中國的工業用母牛則漲至Ar$390-420/KG。
2022年上半年美國牛肉出口增長6%
盡管目前全球經濟放緩,但到2022年上半年,美國牛肉出口仍保持高速增長。牛肉月出口額今年第五次突破10億美元,并將繼續保持月均10億美元的勢頭。
6月份牛肉及其副產品出口總量為130,638噸,略低于5月份的最高水平,但同比增長16%,創下歷史第四高出口量紀錄。6月份出口額為10.5億美元,也較5月份的紀錄略有下降,但較去年同期增長31%。
根據USMEF發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牛肉出口同比增長6%,達到743,904噸,出口額增長33%,61.9億美元。
2022年上半年,牛肉出口比2021年增長了7.9%。韓國是今年最大的牛肉出口市場,同比增長4.0%,占牛肉出口總額的23.3%;日本排在第二位,出口量下降了0.2%,占比22.8%;中國大陸/香港成為第三大牛肉出口市場,出口量增長了16.9%,占比19.4%。
糧農組織:六個月以來肉類價格首次下跌
糧農組織肉類價格指數7月平均為124.0點,較6月下降0.6點(0.5%),連續上漲六個月后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7月,澳大利亞的高出欄量和供應預期增加導致其羊肉出口供應量上升,而同期進口需求下降,世界羊肉報價因此急劇下跌。與此同時,國際牛肉價格下行,反映出主產區的出口供應量與全球需求相比有所增加,雖然生豬出欄供應緊張且美國情況尤為突出,但是進口需求整體疲軟仍使豬肉價格保持穩定。相比之下,全球禽肉進口需求堅挺,烏克蘭的近期出口雖有所增加,但北半球禽流感爆發導致全球供應緊張,供需雙雙支撐國際禽肉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德國豬肉產量下降10%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德國屠宰生豬2380萬頭,比2021年減少8.9%。豬肉產量下降10.1%至230萬噸,胴體均重下降。
今年7月南方共同市場對華出口大量牛肉
7月,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對中國的牛肉出口繼續保持平穩。若阿根廷的輸華量維持前幾月水平,約4.6萬噸(數據將在本月底公布),那么南共市的總輸華量將約為17.3萬噸,與6月數據持平,高于4月和5月。其中巴西的輸華量增加至11萬噸以上,彌補了烏拉圭1.6萬噸的下降。
這些貨柜預計將在8月的第二個兩星期到9月的第一個星期之間到港。
中國7月肉類進口量較6月增長7%
海關總署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進口了64.3萬噸肉類,同比下降24.7%,但環比增長6.6%。1-7月肉類進口總量為410萬噸,同比下降30.9%。
版權說明
1.自2022年5月24日零時起暫停接受俄羅斯、巴西2家在華注冊企業(注冊編號為RU-036/MD03866、SIF2543)產品進口申報4周。
2.自2022年5月24日零時起暫停接受俄羅斯、巴西、烏拉圭5家在華注冊企業(注冊編號為RU-050/PJ12224、SIF2015、SIF2058、SIF337、74)產品進口申報1周。
*以上信息來源于官方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
http://jckspj.customs.gov.cn/spj/zwgk75/2706880/jckrljgzyxx33/2812399/index.html
Part 01 全國牛肉火鍋TOP10出爐
近年來,國內牛肉火鍋市場不斷成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626億元,已成為僅次于川渝火鍋的第二大品類。
目前,牛肉火鍋已衍生出潮汕牛肉火鍋、貴州黃牛肉火鍋、牛雜火鍋/煲、牛腩火鍋、日式和;疱伒榷喾N細分品類,深受消費者歡迎。
火鍋餐見數據研究院根據門店數、好評率、口碑、公域平臺曝光量等多個維度,得出各牛肉火鍋品牌的“餐見指數”,并按照指數大小評選出“中國牛肉火鍋影響力排行榜TOP10”,如圖。
從該榜單可以發現,牛肉火鍋TOP10呈現出三大特點。
>>牛肉火鍋百花齊放
在大眾印象中,一提到牛肉火鍋,首先想到的就是潮汕牛肉火鍋,但實際上,潮汕派中門店數量超百家的品牌極少,很多只是50家甚至更少的區域性品牌。
反而是牛腩、牛雜、牛排、牛肉涮烤一體,甚至日式和;疱,已經悄然跑出多個細分品類的頭部,在牛肉火鍋賽道中瘋狂掘金。
TOP10中,潮汕牛肉火鍋有兩家上榜,分別是排名第一的八合里和排名第三的左庭右院。牛腩火鍋也有兩家,分別是下江腩(第二)和三不牛腩(第六)。
此外,主打涮烤一體的潮牛道、日式火鍋一緒和牛壽喜燒、牛排火鍋爸爸炒料和叉圖、牛雜火鍋古樂牛香、牛骨火鍋鍋房破店·暴走牛骨,也都榜上有名。
>>牛肉火鍋正在“去潮汕化”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八合里牛肉火鍋曾用名是“八合里海記潮汕牛肉火鍋”,改名后,“海記”和“潮汕”都不見了蹤影。
左庭右院則雖然主打潮汕牛肉,但并未在品牌名中做體現,而是以“鮮牛肉”代替。
此外,一些后起之秀,如重慶的庖丁家牛肆,雖與潮汕牛肉火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以“鮮牛肉”、“貴州黃牛肉”、“水煮牛排”為賣點,在西南地區闖出了一番天地。
>>“牛肉火鍋+”愈演愈烈
牛肉火鍋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開始跨界做加法,西式的煎烤牛排、日式和牛肉、海鮮類產品、麻辣鍋底等都在被借鑒。
豆撈坊推出了牛油麻辣鍋底、牛人李推出了包含牛油、菌湯、麻辣牛雜的三味鍋,打破了潮汕牛肉火鍋傳統的骨湯涮肉吃法,吸引了許多愛吃辣的消費者。
▲豆撈坊骨湯+牛油麻辣鍋底
Part 02牛肉火鍋現狀分析
>>牛肉漲價,行業加速洗牌
據《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2021年,我國國內牛肉市場價呈上漲趨勢,已從1月份的38.61元/斤增長至12月的38.9元/斤。另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2年3月,國內牛肉市場價已經漲至39元/斤。
與此同時,國外進口牛肉均價也不斷上漲,已從2021年1月的15.06元/斤增長至2021年12月的19.94元/斤。
國產及進口牛肉的漲價,加劇了牛肉火鍋賽道的洗牌,競爭越發激烈,這從榜單TOP10中五花八門的細分品類也可見一斑。
>>消費需求多元化
隨著火鍋市場各種品類的層出不窮,顧客對牛肉火鍋的需求也逐漸多元化,一些牛肉火鍋店開始上新牛雜鍋、牛骨鍋、老壇酸菜鍋等。
一些餐廳為了滿足高端客群,則主打和牛鍋、牛肉海鮮鍋等,像一緒和牛壽喜燒,客單價達到195元;德天肥牛海鮮火鍋,則達到156元。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顧客認知的原因,一些牛肉火鍋店則直接在招牌上拿下“牛肉”二字,以其他品類替代,在下沉市場也過得風生水起,像下江腩牛腩火鍋、叉圖牛排火鍋,下沉市場門店數均占到70%以上。
>>地域優勢凸顯
市場的亂斗和洗牌,使得諸神歸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讓火鍋人逐漸建立文化自信,開始深挖地域優勢。
像牛一份耙牛肉、牛好牛鹵味牛肉火鍋、內當家豆花牛肉、牛點點牛四川特色豆花牛肉,主打鹵味牛肉、豆花牛肉,借的就是川渝地域之力;
像貴州黃牛肉火鍋、牛緣村貴州黃牛肉火鍋,打的是貴州牛優勢;
再如藏牦;疱、三牦記·很牛的牦牛肉,則是主打青藏高原的地域優勢。
這種地域特色明顯的品類,認知范圍廣,省去不少市場教育成本。
▲牦;疱
Part 03牛肉火鍋的3個趨勢
1、品類更細分
前文已述,現在牛肉火鍋的分化令人眼花繚亂,不僅有牛雜、牛腩、牛排、牛骨、筋頭巴道這種以“牛食材”為主打的品類,還區分了地域(貴州黃牛肉、牦牛肉)和形式(牛物·生切牛肉打邊爐、一緒和牛壽喜燒),而且還誕生了各種“牛肉火鍋+”(旱蒸牛肉主題餐廳、肴莊全牛酒館火鍋)。
未來,牛肉火鍋仍會繼續分化,將會從地域、食材、形式上再細分。
▲旱蒸牛肉
2、客單價呈兩極分化
由于成本和價格問題,之前的牛肉火鍋店多開在一二線、新一線等城市。
但隨著競爭加劇,一些小品牌或無供應鏈優勢的餐廳就會被擠壓,層層遞減,直到下沉市場。
受限成本,商家不得不做出改頭換面的準備,更換聚焦品類,以適應下沉市場的客單價,當然,也有一開始就扎根下沉市場的品牌,做得也很不錯。
像牛一鍋、牛一廚筋頭巴腦鍋、半城外牛雜火鍋,客單價多在60元左右,也都主攻下沉市場,生意都挺好。
有下沉自然有上升,前文已述,一部分牛肉火鍋品牌則直奔高端而去,繼而行業客單價也會完成重組和分化。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分化,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未來仍會繼續兩極分化。
3、供應鏈品類更豐富
牛肉供應鏈的不成熟、不完善,是限制品牌擴張、甚至閉店的“元兇”——一頭500斤的牛,可涮火鍋的部分最多三成,也就是150斤左右,能做成牛肉丸的部分也就六七成,而且用量大,供給小。
不過,目前根據牛肉火鍋的分化來看,牛腩、牛排、筋頭巴腦,甚至牛骨、牛尾都可入鍋,一條牛也被開發到極致,相較之前,供應鏈的壓力會小很多。
未來的供應鏈也會更細分、豐富,比如專做牛骨供應鏈、專做牛腩供應鏈等。
寫在最后
根據《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牛肉是火鍋店點單率第一的菜品,牛肉火鍋乃至牛肉制品,都因其健康、養生、低脂深受大眾喜歡,這也是當年潮汕牛肉火鍋風行的主因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洗牌和重組,牛肉火鍋終于從潮汕,走到了百花齊放的新境地。
轉載至《火鍋參見》 文丨張冬 亞飛
2021年,預制菜的規模達到3400億元,同比增長18%,被天貓列為雙11十大趨勢單品之一。
當前我國居民家庭平均每日花費在做飯上的時間約為1小時35分鐘,與2000年相比,45.9%的家庭在廚房做飯時間減少45分鐘左右。
相比于做飯和等外賣,預制菜無疑是省時又省力的好選擇。憑借其完成前期加工的產品特性,烹飪而出的菜肴不僅品質較高,原材料及營養搭配上也更符合健康安全等要求。
預制菜賽道潛力無限,其頭部玩家有哪些,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接下來我們逐個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味知香
蘇州市味知香食品于2008年12月成立,2021年4月在A股主板上市。味知香目前為全國半成品研發和制造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作為一家To C企業,味知香線下有超過1000家門店,店內售賣肉禽、水產、湯煲和小食等四大品類,均為半成品菜。
2020年,味知香的總營收為6.2億元,同比增長14.8%,17-20年復合增速超20%。2021年第一到第三季度,味知香營收達5.7億。
相關數據顯示,味知香嚴重依賴地區收入,近三年華東地區營收占比分別為97.60%,96.81%和96.80%,銷售半徑集中在蘇州、上海等地。
不同于餐飲業產品與服務為核心、以單店盈利作為基礎進行復制擴張的模式,預包裝食品需不斷擴張渠道,進行市場推廣拉動銷售,用規模銷量來盈利,味知香能否做強尚為未知數。
安井食品(凍品先生)
成立于2001年12月的安井食品集團,主要從事以速凍魚糜和速凍肉制品為主的速凍火鍋料制品、速凍面米制品和速凍菜肴制品等速凍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作為一家同時做To B和To C業務的凍品品牌,安井食品在國內擁有1033家一級經銷商,主要包括大潤發、永輝、沃爾瑪等連鎖大賣場,餐飲客戶包括呷哺呷哺、海底撈、永和大王等線下連鎖品牌,并與良品鋪子和瑞松食品等休食品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2021年,安井食品Q1-Q3銷售額達99.9億。2020年全年營收為69.7億,同比上升32.3%。2017-2020年間,安井的復合增長率達44%。
2017年2月22日,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作為凍品領域的頭部品牌,安井安井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12項,主持或參與過《速凍食品術語》、《冷凍魚糜》等60余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國聯水產
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聯水產”公司,成立于2001年。
通過構筑種苗、飼料、養殖、加工及銷售縱向一體化產業鏈,采取規;洜I策略,憑借優秀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高效的供應效率及業內的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優勢,國聯水產已成為業內的優質水產品供應商,覆蓋蝦類、魚類和油炸水產品等類目。
多年來,公司對蝦出口額一直位居國內同行業的首位,研發的“國聯1號”蝦苗、國聯水產飼料已成為廣大養殖戶的品牌。公司年出口創匯超億美元,占中國對蝦出口美國市場總額的40%。
2021年Q1-Q3,國聯水產的營收超33億元。2020年,公司總營收為45億人民幣,同比降低2.9%,17-20年品牌的復合增速達3.1%。
國聯水產同時涉足To B和To C的業務。除了牽手永輝和沃爾瑪等B端賣場建立合作關系外,近日還結合自身產品與盒馬渠道的優勢,聯合布局預制菜,并在團餐和鄉廚等渠道布局。國聯水產也在京東和天貓等平臺上線了官方店鋪,兼顧C端業務。
千味央廚
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一直致力于為餐飲、酒店和團體食堂提供全面供應的解決方案。千味央廚的售賣品類覆蓋油炸、火鍋、基礎面點、烘焙和湯品等系列。
To B業務為千味央廚的主線,同時千味央廚也布局天貓、京東等線上C端平臺。KFC、漢堡王、永和大王和海底撈等知名餐飲品牌都為千味央廚的合作客戶。
2021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千味央廚的營收達8.88億元。品牌在2020年全年營收超9.4億,同比增長5.6%,17年至20年的復合增速達16.7%。
近年來,千味央廚的業務逐年增長,整體趨勢向好。2021年9月,千味央廚在A股主板成功上市。據官網信息,目前品牌有渠道和戰略兩種合作方式。
圣農發展
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3年,集合自主育種、孵化、飼料加工、種肉雞養殖、肉雞加工、食品深加工、產品銷售于一體的聯合型企業。作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農業生產化重點龍頭企業,圣農發展在2009年10月在深交所A板上市。
作為一家To B企業,圣農發展的產品線覆蓋腿類、翅類、胸類、整雞、爪類、雞殼和副品等羽肉雞產品,與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并作為全國青運會、G20杭州峰會和廈門金磚國家峰會供應商。
2021年的Q1-Q3,品牌的銷售額達172.3億。2020年,圣農發展全年營收為137.5億元,同比下降5.6%。2017-2020年間,品牌的復合增長率超10.6%。
從雞苗數受國際公司管控,到獨立自主培養白羽雞,圣農集團的創始人傅光明連續突破種源、人才和資金的限制,將圣農做成了高自動化、近40年無食品安全事故的企業。
正如傅光明自己所說:高科技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里,核心競爭力企業一定要有。
福成五豐
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是集肉類制品、速食品、乳制品、餐飲連鎖、殯葬服務、肉牛養殖、肉牛屠宰加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福成五豐主要業務為冷凍肉和二次加工肉品。2004年7月,福成五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掛牌上市。
福成五豐是一家同時做To B和To C業務的企業。C端的產品以牛排為主,在京東和天貓等線上平臺有售。B端主要合作方為各大航空公司及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等企業機關。
2021年一季度到三季度,福成五豐營收達9.8億元。2020年品牌總營收近11億,同比下降24.9%,2017年至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3.4%。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的肉類消費總量會持續增長,追平甚至超過一些發達國家。同時,福成五豐副業涉及有機奶生產,在當下消費者從“有機奶”過渡到“喝好奶”的大環境下,仍有高端消費群體有待福成五豐開發。
蓋世食品
成立于2002年10月,蓋世集團是以食用菌、山野菜及其他農產品的加工、生產、出口和貿易為主的企業,其前身是成立于 1994 年的大連格林食品有限公司。
集團分為兩個帶有工廠的實體公司:大連蓋世食品有限公司和成都蓋世食品有限公司。
目前,蓋世食品已研發和生產了海洋蔬菜系列、營養菌菇系列、健康素菜系列、海珍味系列、魚子系列等五大系列產品,同時主持并修訂了國家食品基礎標準GB 2760海藻和食用菌部分,帶動行業整體發展。
目前,蓋世食品正在江蘇淮安投資建設的第二工廠,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產能,并給業務發展帶來聯動效應。
2021年Q1-Q3,蓋世食品營收達2.3億元。2020年,公司全年營收為2.2億,同比下降4.7%。17-20年,品牌復合增速為17.21%。2021年11月15日,蓋世食品在北交所首批上市,成為北交所預制涼菜第一股。
作為一家To B為主業務的企業,蓋世食品一直和呷哺呷哺、吉野家、西貝和康師傅等企業保持密切的合作,未來在國內市場將建立大客戶部,提供定制、研發、加工服務解決方案。
鮮美來
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成立,從事水產品預制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以蝦滑等為主的即烹類預制菜,以蝦仁、生魚片等為主的即配類預制菜,目前已在上海、廣州、成都、鄭州、武漢、西安等中心城市設立了數十家分公司。
作為一家以To B業務為主的企業,品牌的下游客戶包括:沃爾瑪、永輝、大潤發等商超,京東、盒馬等電商,思念、灣仔碼頭等食品加工企業,呷哺呷哺、鍋圈等連鎖餐飲,以及區域性的商貿流通商。
2021年上半年,品牌的總營收為4.09億元。2020年,公司全年營收超8.5億,同比減少6.8%,18年至20年間復合增長率為-4.8%。總營收隨逐年下降,公司18年至20年的凈利分別為5802.49萬元、8976.64萬元、9025.57萬元,除去疫情原因,品牌凈利正穩定上升。
2021年12月,鮮美來沖刺滬市主板上市。但品牌目前還有盈利能力不及同行、依賴單一產品、產品曾登質量黑榜等諸多問題。近日,鮮美來還因在報告期內大舉分紅7710萬元,現金流充裕仍募資“補血”,備受市場質疑。
蜀海供應鏈
蜀海供應鏈原為海底撈餐飲旗下控股,2007年開始獨立運作,是集銷售、研發、采購、生產、品保、倉儲、運輸、信息、金融為一體的餐飲供應鏈服務企業,現為廣大餐飲連鎖企業及零售客戶提供整體食材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海底撈便是蜀海的主要客戶之一。
蜀海供應鏈擁有現代化的物流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底料加工廠、蔬菜種植基地、羊肉加工廠、營銷中心等遍布全國。
依托強大的產品研發、采購、生產、品保、倉儲、運輸能力,是集銷售、研發、采購、生產、品保、倉儲、運輸、金融為一體的餐飲供應鏈服務企業。
除滿足于海底撈自身業務發展外,蜀海供應鏈還服務于世界最大零售集團之一的“7-11”,以及航空公司,線下火鍋、中餐、燒烤和韓餐類目的多家餐飲連鎖品牌。
賈國龍功夫菜
2020年10月,西貝推出賈國龍到家功夫菜。與前面所提到的品牌不同,賈國龍功夫菜有線下實體餐廳,店內販賣八大菜系和西北菜。餐廳內沒有鍋和灶,所有的菜品為半成品,電磁爐加熱就可以堂食或帶走。
品牌搜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菜,讓顧客在一家餐廳就可以品嘗到八大菜系。目前餐廳除了西北菜,八大菜系有三十幾個SKU,據說到今年年底,將增加到100個。所有的菜品都是做熟后冷凍到零下40攝氏度,快速鎖鮮,使二次加熱后依然還原菜品口感。
創始人賈國龍表示,他要做100-1000個超級體驗店,要做1萬-10萬個零售點,做10萬個“傳菜員”,讓它成為1億家庭3億人群的“家庭食堂”。
舌尖工坊
“舌尖工坊”的主體公司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是瑞幸創始人陸正耀創辦的品牌,主打預制菜的采購、加工和銷售。品牌計劃2022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出3000家門店。
舌尖工坊主要經營To C端業務,將原產地所購買的一手原料用科技加工成半成品,通過急凍或冷藏運輸至終端,消費者購買后僅需簡單烹飪即可食用。
從舌尖工坊的APP上看,其產品主要分為預制菜(葷菜、湯品)、凍品食材(需要自行配菜和調味品)、火鍋食材、冷凍面點、成品菜肴、調味品六種,共100多個SKU。
根據舌尖工坊官方介紹顯示,其優勢之一是便宜——預制食材和從超市直接購買的原材料價格接近,速烹菜價格是餐廳的50%-60%。
目前,舌尖工坊的策略是賦能加盟商,品牌無直營業務。
寫到最后:
轉自[今日頭條] 作者:胡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 和海關總署公告 2019 年第 207 號(關于自由貿易協定項下進口農 產品實施特殊保障措施有關問題的公告),我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 的兩類 8 個稅號農產品(以下簡稱兩類農產品)實施特殊保障措施。
根據《中澳自貿協定》有關規定,澳大利亞牛肉適用協定稅率的進口觸發量自2019年起逐年遞增,到2031年最終將增至248,729噸。
根據海關官方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度澳大利亞牛肉實際進口數量為180,238.529噸,低于2021年度進口觸發量185,078噸。2022年適用協定稅率的進口觸發量為190,630噸,相比去年進口觸發量增加了5552噸。適用協定稅率的進口觸發量達到后,澳大利亞6個稅號的牛肉產品進口關稅將采用最惠國稅率,也即相比2021年3.6%的稅率,2022年澳大利亞牛肉進口協定稅率下降至2.4%。
補充,2019年澳大利亞牛肉產業簡介
2019年澳大利亞肉牛產業發展整體呈平穩增長的勢態,肉牛存欄量出現小幅下降,總存欄2472.3萬頭,同比下降6.3%,而出欄量和屠宰量的增長幅度較大,分別達到1035.1萬頭和904.7萬頭,同比提高9.4%和8.5%,實現三年連續增長。牛肉產量也明顯增加,2019年牛肉產量達到243.2萬噸,同比增長5.3%;牛肉出口量升至122.9萬噸,較2018年提高了9.1%;钆3隹谶_130.4萬頭,同比升高16.0%,漲幅最高。
2019年澳大利亞肉牛的總屠宰量升至904.7萬頭,較2018年增加了70.6萬頭,增幅達8.5%。其中,成年牛的屠宰量升至848.2萬頭,較2018年提高了7.7%。在成年牛中,公牛屠宰量為373.0萬頭,較2018年略微降低3.7%,母牛屠宰量為475.2萬頭,較2018年大幅提高18.9%,母牛屠宰量近三年持續增長,為近十年的最高值;小牛屠宰量為56.5萬頭,較2018年增長20.7%。
澳大利亞肉牛屠宰情況(萬頭)
2019年澳大利亞牛肉產量升至243.2萬噸,較2018年增長5.3%,連續三年呈增長趨勢。從各地區來看,肉牛存欄和出欄量較多的地區也是肉牛主要屠宰區,昆士蘭是全國最大的牛肉產區,2019年產量為115.1萬噸,占全國的47.3%,其次是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分別為54.3萬噸和48.9萬噸,分別占總產量的22.3%和20.1%。三個地區牛肉產量同2018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8%、3.5%和12.0%。其余地區的牛肉產量相對較少,變化幅度不大。
澳大利亞各地區牛肉產量(萬噸,胴體重)
2019年澳大利亞牛肉出口量高達122.9萬噸,同比增長9.1%,近三年出口量持續攀升。從數據來看,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牛肉的主要出口國,2019年澳大利亞出口該四國的牛肉量合計達90.9萬噸,占總出口量的84.1%。多年以來,日本和美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牛肉出口量前二的國家,2018年中國趕超韓國成為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第三大國。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國繼續趕超日本和美國,成為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第一大國。
2019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量升至33.3萬噸,占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總量的27.1%,較2018年大幅增長67.3%。對日本和美國的牛肉出口量分別為28.7萬噸和25.2萬噸,占總出口量的23.5%和20.5%,較2018年對日本出口量降低9.1%,對美國出口量提高9.0%。澳大利亞對其他國家的牛肉出口量略有浮動,但總體變化不大。
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目的國(萬噸)
1、海關總署;
2、國家肉牛牦牛體系,澳大利亞2019年肉牛產業發展報告;
【轉載自“肉類消費研習社”】
2022年1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消息顯示,恢復阿根廷注冊編號為2534、4555的2家肉類企業自2022年1月28日及以后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肉類產品輸華。其中2534廠名為FRIDEVI S.A.F.I.C., 位于里奧內格羅省,具備屠宰、分割和冷藏職能;4555廠名為S A IMPORTADORA Y EXPORTADORA DE LA PATAGONIA,位于拉潘帕省,同樣具備屠宰、分割和冷藏職能。
據必孚(中國)此前報道,兩廠是此前阿根廷僅有的兩家處于暫停輸華狀態的牛肉輸華工廠,輸華品類包括冰鮮冷凍牛肉和去帶骨牛肉,均于2021年2月8日起,由中國海關總署暫停受理其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累計暫停時長約1年。隨著此次兩廠重新獲準輸華,阿根廷目前在華注冊51家牛肉工廠均已恢復對華出口正常狀態。
2021年,阿根廷仍是中國大陸第二大牛肉進口來源國。但因阿根廷為保障國內供應,控制其牛肉對外出口業務,中國大陸對其牛肉進口量出現下滑,僅有46.5萬噸,較2020年水平下滑3.6%,這使得阿根廷在中國大陸牛肉進口來源國占比滑至20%,較2020年縮小了3個百分點。
【來源:BTC必孚(中國)】
2022年1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消息,新增美國4家豬肉、牛肉、禽肉企業及冷庫自2022年1月7日及以后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肉類產品輸華。
據必孚(中國)小編整理,此次新增美國輸華工廠有三家,在華注冊編號分別為7780A、47104B和P7780A。事實上,自2021年4月8日以來,中國大陸便頻繁獲批美國肉類工廠輸華,截止此次更新,美國獲批牛肉輸華工廠已經增至288家。
具體來看,7780A廠名為Urban Farmer, LLC, 具備加工職能,可對華出口冷凍和冰鮮牛肉牛雜以及加工牛肉制品,以及冷凍和冰鮮豬肉豬雜以及加工牛肉制品。
此外,47104B廠名為Fort Worth Meat Packers LLC, j具備屠宰、分割和加工職能,此前已經獲批對華出口冷凍和冰鮮牛肉牛雜以及加工牛肉制品,而此次新增輸華品類包括冷凍和冰鮮豬肉豬雜以及加工牛肉制品。
P7780A廠則是一家禽肉工廠,與7780A廠為同一家公司所有,名為Urban Farmer, LLC, 具備加工職能,輸華品類包括冰鮮冷凍雞、鴨和火雞等肉類及其加工制品。
【來源:BTC必孚(中國)】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5日上午11點半,中國海關總署正式公布,恢復巴西30月齡以下去骨牛肉產品輸華。
事件回顧:
2021年9月6日更新 巴西自主暫停自2021年9月4日起啟運的牛肉產品對華出口。
2021年10月19日:
巴西農牧供應部致函巴西各輸華牛肉工廠,決定暫停對中國牛肉的生產,該措施有效期為60天,并授權企業可儲存在9月4日之前對中國生產的冷凍產品。
2021年11月23日更新 接受隨附2021年9月4日(不含)之前簽發的衛生證書的巴西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必孚(中國)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巴西共計對中國大陸出口牛肉71.6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4萬噸,其中9-11月共計出口中國大陸12萬噸(9月11.2萬噸,11月跌至不足200噸。)
【來源:BTC必孚(中國)】